发布时间:2023-06-30 浏览量:0
心血管病起病隐匿,很多人无明显症状,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症状马上发生。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胸骨后疼痛、胸闷、气短、大汗、恶心、呕吐、放射性左上肢或颈部疼痛等,一旦不能在15分钟内送达医院,结果就是死亡。特别是冠心病(CHD),仍然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多采用再灌注治疗,然而这些治疗并不能预防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I / R)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这种I / R损伤也可能导致心脏纤维化、心肌重塑、心律失常并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已成为心肌修复和再生的有前途的治疗研究方法之一,在过去几年中,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近期发表在《Stem Cell Res Ther. 》杂志上的综述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已被引入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并被认为十分有前景。
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方向的临床研究
1、心力衰竭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报道了世界第一例接受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试验。
65岁的迈克·琼斯(Mike Jones)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2009年7月,琼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接受干细胞移植疗法的心力衰竭病人。
治疗前,琼斯几乎不能爬楼梯,而如今他可以自如地劈柴,在自己9英亩的庭院中清理掉落的树枝。他的“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一个指标)已经从治疗前的20%,提升到接受治疗两年之后的40%(正常水平55%—70%)。
同期参与研究的14名患者在接受干细胞治疗后,也都展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平均射血分数从最初的30.3%提高到38.5%,一年后,他们心脏的疤痕组织也下降了30%。
2.炎症性心肌病
众多基础和临床实验表明,炎症性心肌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这使MSCs治疗该疾患时具有独特优势。有实验证实,MSCs通过心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注的方法,可减少心肌损伤和功能紊乱。
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这项研究进展对于MSCs在治疗炎症性心肌病时如何实现跨血管转运及静脉应用MSCs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3.非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相对于以冠心病为代表的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习惯于将非缺血心肌病简称为心肌病。心肌病起病常隐匿,发病年龄不一,远期预后差,是儿童及青年人群中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有研究学者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s )同样适用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应用。一项临床试验招募22 名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配静脉注射MSCs 或安慰剂,治疗后发现MSCs 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同时改善功能状态评分。
干细胞—心血管疾病的“强心剂”
目前,有许多与干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项目,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细胞等,它们可以刺激受损心肌的修复和再生,被认为是心肌修复和再生领域的一种有前途的临床应用手段。
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为心脏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带来了全新的方法。随着全球临床研究团队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干细胞必将改变心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格局,为患者们带来希望。随着研究的开展,未来将临床试验转化为临床实践是值得期待的,有望改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整体预后。
参考资料